“老师,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家里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

2021-03-30发布者:朗朗教育

”小宝,快帮妈妈把拖把拿来。人呢?你怎么不理妈妈?“


叫了一遍又一遍,孩子就是充耳不闻。在外面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一回家就这么难侍候了?难道 TA 就是上天派来折磨我的吗?


经常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是个两面派。在幼儿园里懂事听话,自己吃饭、穿衣服,和小伙伴们也相处的很好。一旦回到家里,马上就变了个样,胡搅蛮缠、任性耍赖,让人累到无法呼吸……


不少妈妈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的宝宝在幼儿园时乖巧懂事,回到家就刁蛮任性,判若两人?这些啊,都是原因......


1.不同环境带来的不同心理状态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其实是因为家里和幼儿园的环境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导致的。幼儿园有一套强制性的规章制度,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孩子有了固定的行为习惯,心理上形成了定势。可回到家里,这种好习惯并没能延续下去,家长常常舍不得委屈孩子,不管什么样的要求,只要一哭闹立马妥协。也不怪孩子在家不听话了。


2.心理因素,适当的差别是正常表现


从心理角度看,一定的表现差异对孩子来说是正常的。相比大部分家庭,也有些家庭规矩严格。孩子在长辈面前压抑着情绪,到了幼儿园在同龄人面前可以更加随便,自然就会表现的不一样了。


3.过度保护造成的窝里横


孩子只在家里横,在外面就是个乖乖小绵羊?


如果孩子就这种情况,家长们可要反思了。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邻居一个小男孩的父母常年出国在外,只好跟奶奶住在一起。老太太对别人很强势,但对孩子很溺爱。孩子在家蛮横,经常当着奶奶的面欺负别的孩子,老太太却很包庇。可孩子一到幼儿园立马变胆小了,谁都不敢招惹。


这就是不当家庭教育的结果,小朋友知道在家里有人撑腰,在幼儿园里没人庇护,自然就胆小多了。对于这样的两面派,家长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毕竟在家溺爱过头,碰到外面的强力压制,让孩子很难适应社会。


培养孩子的规矩意识不能松懈,而且这也关系着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那在家时,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1 . 学会拒绝帮忙


父母有时要“狠心”一些,当孩子不愿自己动手而寻求大人帮忙时,不妨先拒绝他试试。


“妈妈正在忙呢,你先自己试试。”

“我记得你上次做得到的,你这次也能做得到。”


用几句话搪塞他,然后去忙自己的事,当他不得已必须靠自己的时候,很多事就都能做到了。


2 . 学会制定规矩


规矩的养成必须是持之以恒的,当孩子把规矩都做好了后,就觉得习以为常,不会再“判若两人”了。


而规矩限定的内容,最好是孩子最容易出错的事情:


比如孩子喜欢躺着看电视,或是吃饭时看动画、很晚才入睡,那么制定的规矩就着重要求这几点,并督促孩子去遵守。


立家规,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力所能及;


②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太多,幼儿记不住;


③标准一致,不可朝令夕改,让幼儿无所适从;


④坚持不懈,使幼儿习惯成自然;


⑤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3 . 学会给孩子“添麻烦”


有时候多“麻烦”孩子,也是锻炼孩子的一种方式。


孩子在园都会干值日,轮到自己值日时,有的孩子还会非常关注,会特别用心去完成任务。


那么在家里,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安排具体的任务,给他布置点儿家务活,给他增加点儿小任务,这样不仅会锻炼他的能力,也会有助于在家的生活习惯。


4 . 学会坚持


凡事贵在坚持,对于培养孩子来说更是真理,一朝一夕很难让孩子改正缺点,只有坚持遵守,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因此家长一定要坚持对孩子习惯和规矩的培养,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针对孩子在家不好的习惯,也一定要严格对待。


5 . 保持一致性


一致性包括两个方面:家庭内部的一致性和家园共育的一致性。


家庭内部的一致性要求父母间要统一管教方式,这样才能形成正合力去帮助孩子。


家园共育的一致性要求家庭与幼儿园间要加强合作联系,以此让双方都能更全面的了解孩子。


两方交流分析,从而想出更好的对策来帮助孩子,让孩子在家在园都能做的很好。


其实,孩子就像一棵刚刚萌芽的幼苗,我们在辛勤栽培幼苗时,也要帮助他清理身边的害虫。


孩子在园与在家表现不一致,说明小害虫正在啃食他的嫩叶,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赶跑害虫,让孩子无论在哪里,都能保持最好的习惯,都能展示最棒的能力!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朗朗教育官网内的所有文章均注有明确的来源;对属于本网站的原创内容,请转载、链接、转发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务必注明“文章来源:朗朗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责。